本文標題:"用于顯微鏡下所觀察莢膜染色法方法的操作流程"
發布者:yiyi ------ 分類: 行業動態 ------
人瀏覽過-----時間:2012-12-11 18:33:26
莢膜染色法
目的
原理
材料與儀器
步驟與方法
實驗注意事項
實驗結果
目的
莢膜為細菌所分泌帶有黏性之物質,主要附著于細菌之細胞壁并圍繞于菌體周圍,但并非所有的細菌均可產生莢膜。具有莢膜之細菌,
于宿主體內具有可保護吞噬作用,故含有厚層莢膜之細菌被視為具有毒力且易引起疾病。以化學組成而言,莢膜物質大多為多醣類、醣蛋白或聚勝肽,另外,
莢膜系可溶性物質,故可因激烈沖洗而流失或脫離,因此莢膜染色法較其他各種鑑別染色法更為困難。本實驗旨在讓學生瞭解莢膜染色之原理并學習細菌的莢膜染色法,以明白菌體之構形。
原理
由于莢膜與染料間的親合力弱,不易著色。通常會采用負染色法即讓菌體和背景著色,而莢膜不染色,而使莢膜在菌體周圍呈一透明圈。
由于莢膜的含水量在90%以上,故染色時一般不加熱固定,以免莢膜皺縮變化。
材料與儀器
菌種
試劑
設備儀器及其他用具
菌種
培養3~5天之芽胞桿菌(此菌若以甘露醇做碳源之培養基上培養時,芽膜則較厚)。
試劑
1%結晶紫
6%葡萄糖液
墨汁
甲醇
設備儀器及其他用具
酒精燈(或本生燈)
接種環(或接種針)
染色架
濾紙
拭鏡紙
玻片
步驟與方法
染色方法之操作流程如下:
制備菌液:先滴入l滴6%葡萄糖液于載玻片一端,接著挑取少量芽胞桿菌菌液與其充分混合,再加入1滴墨水,將三者充分混勻后即為實驗用菌液。
制作玻片標本:以左手執玻片,右手另拿一邊緣光滑的載玻片,將載玻片的一邊與菌液接觸,使菌液沿玻片接觸處散開,然后以30度角迅速且均勻地將菌液拉向玻片的一端,使菌液呈現薄膜狀態。
乾燥:置于空氣中使其自然乾燥。
固定:以甲醇浸濕玻片,固定1分鐘后將玻片取出并將甲醇倒掉。
染色:將制備完成后之玻片標本置于染色架上,接著滴上結晶紫,以結晶紫染色1~2分鐘。
水洗:染色后,將玻片之染色涂抹面向下,以自來水輕洗,直到沖洗出之液體透明無色為止。
乾燥:將玻片上多馀的水分輕輕甩乾,并可利用濾紙將水分吸乾,接著置于無菌操作臺內使其自然風乾備用。
顯微鏡觀察:以顯微鏡進行菌體之觀察(可先以低倍找出菌體后,再以高倍觀察)。
實驗注意事項
加蓋玻片時,注意不可有氣泡產生,否則會影響觀察。
制作玻片標本時,儘可能的要讓菌液均勻分布并且不可太厚,否則將影響染色。
乾燥時,不可放于火焰下乾燥。若要放于火焰下乾燥,則需放于火焰較高處進行,不可使玻片發熱為原則。
實驗結果
請畫出于顯微鏡下所觀察到之菌體鏡象,并注明各部位的名稱。
預期結果:背景灰色,菌體呈現紫色,莢膜則呈現一清晰的透明圈。
后一篇文章:光學顯微鏡觀察辨別其菌體型態-染色方法之操作流程 »
前一篇文章:« 熱偶是由一對接合點所構成的-儀器小常識
tags:技術,金相顯微鏡,上海精密儀器,
用于顯微鏡下所觀察莢膜染色法方法的操作流程,金相顯微鏡現貨供應
本頁地址:/gxnews/401.html轉載注明
本站地址:/
http://www.xianweijing.org/